中华茶文化 作者: 莫银燕 著 出版时间:2017年版 目录 第一章 中华茶文化的内涵 / 001 一、美妙的茶 / 002 二、茶文化的定义 / 005 三、茶文化的内涵 / 014 第二章 中华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华茶文化的 形成与发展 / 031 第一节 饮茶的起源 / 032 一、饮茶的起源 / 032 二、饮茶始期的探究 / 037 第二节 饮茶风气的形成及传播 / 041 一、先秦茶饮风俗已现雏形 / 041 二、西汉、魏晋南北朝茶饮风气的形成 / 041 三、唐代饮茶风气的普及 / 044 四、宋朝时朝的饮茶 / 049 五、元朝时期的饮茶 / 049 >>> CONTENTS 002 / 六、明朝时期的饮茶 / 050 七、清朝时期的饮茶 / 051 八、茶叶向国外的传播 / 052 第三节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/ 064 一、茶文化萌芽时期(魏晋南北朝) / 064 二、茶文化形成时期(唐代) / 071 三、茶文化兴盛时期(宋代) / 075 四、茶文化的延续发展期 / 077 五、现代茶文化再现辉煌时期 / 086 第三章 茶文化及茶道 / 091 第一节 中国茶道的基本含义 / 092 一、茶道的基本含义 / 092 二、茶道源自远古的茶图腾信仰 / 093 三、茶道成熟于唐代并发展至今 / 094 第二节 中国茶道融通道、儒、佛的思想精华 / 098 一、自然茶道,茶道自然。 / 099 二、以茶雅志,以茶行道 / 102 第三节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/ 109 一、中国茶道“四诵” / 109 二、中国茶德四字守则 / 113 三、茶人精神 / 115 第四节 陆羽《茶经》的主要内容和茶道理论 / 116 一、陆羽生平介绍 / 116 二、《茶经》主要内容 / 120 三、《茶经》中的茶道理论 / 122 四、《茶经》全文 / 125 第五节 中国茶道精神对外传播 / 140 一、中国茶叶的海外传播 / 140 二、中国茶道精神的对外传播 / 142 三、国际茶文化的大交流 / 144 第六节 日本茶道 / 146 一、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古茶道 / 146 二、日本茶道隆盛的时代 / 148 三、日本茶道的“家元制度” / 149 四、日本茶道组成要素和礼仪规范 / 150 第七节 韩国茶礼 / 152 一、韩国茶礼源于中国古代饮茶习俗 / 152 二、韩国茶礼的精神 / 153 三、韩国茶日活动内容 / 153 第八节 英国的下午茶 / 156 一、英式下午茶礼仪 / 157 二、英式下午茶的标准配备器具 / 158 第四章 文人与茶 / 167 第一节 文人茶史小考 / 168 第二节 皎然与茶 / 175 一、诗僧茶圣的莫逆之交 / 175 004 / 二、淡泊名利的文人品格 / 177 三、诗助茶香格自高——皎然的意境说 / 179 第三节 白居易与茶 / 181 第四节 苏轼与茶 / 184 第五节 陆游与茶 / 187 第六节 周氏兄弟与茶 / 193 第七节 老舍的《茶馆》与茶 / 202 第八节 丰富多彩的中国茶诗 / 205 一、宝塔诗 / 205 二、回文诗 / 206 三、联句诗 / 207 四、唱和诗 / 208 五、寓言诗 / 209 第五章 茶艺基础理论与实践 / 215 第一节 选水 / 217 一、宜茶之水 / 221 二、择水传奇 / 223 三、名泉赏析 / 227 第二节 择茶 / 232 第三节 烹茶技艺 / 234 一、以人为主体分类 / 235 二、以茶为主体分类 / 236 三、以表现形式分类 / 236 / 005 [ 目 录 ] 第四节 品饮环境 / 246 第五节 品饮美学 / 248 一、千姿百态的形美 / 248 二、赏心悦目的色美 / 249 三、芬芳漫溢的香美 / 249 四、回味无穷的味美 / 250 五、清雅脱俗的名美 / 250 六、曲径通幽的环境美 / 251 第六章 茶具艺术 / 257 第一节 茶具的种类 / 258 一、古代烹、饮茶的器具 / 258 二、现代茶具 / 258 第二节 紫砂茶具 / 261 一、紫砂及其烧制 / 261 二、紫砂茶具的特点 / 261 三、紫砂壶的选购、保养与收藏 / 262 第三节 瓷质茶具 / 265 一、瓷器及瓷茶具的发展简史 / 265 二、景德镇的瓷茶具 / 266 三、德化茶具 / 269 第四节 中国茶具的工艺美学 / 280 一、瓷茶具的艺术特色 / 280 二、紫砂茶具与艺术 / 281 006 / 三、紫砂壶的工艺要素 / 284 四、陶土茶具 / 285 五、瓷器茶具 / 286 六、漆器茶具 / 288 七、玻璃茶具 / 288 八、金属茶具 / 289 九、竹木茶具 / 289 第七章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/ 301 第一节 茶树的起源 / 302 一、野生大茶树 / 302 二、茶树起源学说 / 304 第二节 茶树的传播 / 307 一、茶树传播的地理条件 / 307 二、向东北方向传播 / 307 三、向西南方向传播 / 308 四、茶树的适应性变异 / 308 第三节 茶的命名 / 310 一、茶的异名 / 310 二、“茶”字的读音 / 311 第四节 茶叶的分类 / 313 一、基本茶类 / 313 第五节 茶叶的识别和贮藏 / 327 一、茶叶的识别 / 327 / 007 [ 目 录 ] 二、茶叶的家庭简易贮藏法 / 333 第六节 云南普洱茶 / 335 一、普洱茶的由来 / 335 二、普洱茶的传说 / 335 三、普洱茶的文化魅力 / 337 四、云南古树茶山介绍 / 339 五、临沧市茶区 / 348 六、保山市茶区 / 350 参考文献 / 355 后 记 / 358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