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亭说茶:鉴茶·泡茶·茶艺 作 者: 于观亭,丁慧 著 出版时间:2014 丛编项: 观亭说茶 内容简介 作者于观亭将茶叶领域40年的成果汇成此书,将六大茶类亲切比喻成“中国茶六兄弟”,将中国茶道的茶、水、器比喻成“茶道三君子”,将几十种茶叶的辨识、冲泡、品鉴多角度展现出来,让读者不仅能从直观上了解茶叶品鉴的要素,还能从茶叶品鉴的“八大要素”分辨茶叶的品质。将茶艺上升到茶道的层面,并用图片和视频两种形式展现出茶艺的多姿多彩。 目录 上篇:认识中国茶 Part 01 中国茶四大产区/12 ◆江南茶区 自然条件好,茶叶产量高/12 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2/3/12 气候温和、土壤肥沃/13 名茶甚多/13 名茶多以产地命名/13 ◆华南茶区 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/14 华南茶有着浓厚的平民气息/14 高温多雨土壤肥/14 汇集了中国大叶种茶树/15 特产名茶饮誉世界/15 台湾处处有好茶/15 ◆西南茶区 世界茶树的发源地/16 中国茶走向世界的起点/16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/17 古茶树多生长在此/17 特产名茶多种多样/17 ◆江北茶区 茶叶品质独特/18 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好茶/18 温差大,茶树品质好/18 茶树抗寒性能高/19 特产名茶品质佳/19 Part 02 中国茶六大类/20 ◆茶变六色成六类/20 茶叶因发酵程度不同而颜色不同/20 不同茶种适制不同的茶叶/20 ◆绿茶是长子,诞生于唐代/21 唐代之前无茶类之分/21 绿茶诞生最早,子孙最多/22 宋代开始了炒青绿茶/22 明代炒青绿茶大发展/22 炒青技术让绿茶名品辈出/22 ◆黄茶老二,诞生于中唐/23 黄茶产生于无意间/23 黄茶生于中唐,成长于明清/23 黄茶品质接近绿茶常被误解/24 ◆黑茶老三,诞生于明代中期/24 边疆少数民族的最爱/24 黑茶之黑源于发酵/25 ◆红茶老四,诞生于明代中后期/25 红茶诞生于“加工事故”/25 工夫红茶和红碎茶/26 红茶祖籍福建却遍布世界/26 ◆乌龙茶(青茶)老五,出生在明末/27 外红里绿的乌龙茶(青茶)/27 产地不同分类不同/28 ◆白茶小兄弟,产生于清末/28 既古老又现代的白茶/28 安吉白茶和福建白茶的区别/29 Part 03 中国茶品鉴八大因子/30 ◆外形和内质各四大因子/30 外形四因子:条索、色泽、整碎、净度/30 内质四因子:香气、滋味、汤色、叶底/31 专业评茶师如何评审茶叶/32 ◆中国茶品鉴术语/32 条索形态术语/32 色泽外形术语/33 香气术语/33 滋味术语/34 茶叶品鉴常用的虚词/34 常用于茶叶审定的其他术语/35 Part 04 茶道三君子/36 ◆中国茶道的发展脉络/36 发乎神农/36 周武王纳茶为贡/37 西汉饮茶成风/38 秦汉调饮煮茶法/38 唐代陆羽创制煎茶法/39 宋元斗茶成风/40 明代散茶泡饮/41 ◆茶道与茶艺的关系/42 茶中有道,道中有艺/42 饮茶三境界:喝茶、品茶、斗茶/42 ◆茶——茶道的主题/43 茶的鉴赏/43 判断新茶与陈茶/46 分辨名茶的真伪/48 ◆水为茶之母/49 好茶需要好水泡/49 现代人饮茶择水的标准/50 ◆器为茶之父/50 茶具之美莫过于中国/50 依茶选具有讲究/52
中篇.细说中国茶“六兄弟”/54 Part 01 青汤青叶之绿茶/56 ◆绿茶的特点/56 绿茶是不发酵茶/56 中国绿茶总产量最高、品种最多/57 ◆绿茶加工工艺/57 干燥:形式有三种,成品各不同/59 炒青绿茶/60 烘青绿茶/61 晒青绿茶/61 蒸青绿茶/61 ◆绿茶品鉴必知/62 绿茶品质的鉴别/62 绿茶冲泡两法:上投法、中投法/63 绿茶冲泡必须注意的几个要素/64 绿茶饮用宜忌/65 绿茶储存五忌/66 ◆绿茶与茶具的完美结合/66 细嫩名贵绿茶用玻璃杯/66 中高档绿茶用瓷杯/67 低档绿茶用茶壶/67 ◆名优绿茶品鉴/68 西湖龙井/68 洞庭碧螺春/72 黄山毛峰/75 都匀毛尖/78 信阳毛尖/80 六安瓜片/83 恩施玉露/86 金奖惠明/88 安吉白茶/90 神鹊白茶/93 溧阳天目湖白茶/95 太平猴魁/98 庐山云雾/101 黄花云尖/104 野兰香茶/105 Part 02 黄叶黄汤之黄茶/106 ◆黄茶特点和种类/106 黄茶是微生物发酵茶/106 鲜叶不同,种类有别/107 ◆黄茶的加工工艺/107 黄茶加工4步骤/107 黄芽茶的特点/108 黄小茶的特点/109 黄大茶的特点/109 名优黄茶品鉴/110 君山银针/110 蒙顶黄芽/112 北港毛尖/114 Part 03 茶黑汤红之黑茶/116 ◆中国特有的黑茶/116 黑茶源于安化/116 边疆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必需品/117 黑茶的独特功效/117 Chinese Tea 7 ◆黑茶加工工艺/118 杀青:鲜叶粗老要高温快炒/118 揉捻:特有的初揉和复揉/118 渥堆:形成色香味的关键阶段/118 干燥:目前多用晒干/119 ◆以黑茶为原料的紧压茶制作工艺/119 茯砖茶加工/120 青砖茶加工/120 沱茶加工/121 黑茶的品饮技巧/121 ◆名优黑茶品鉴/122 安化黑茶/122 湖北老青茶/126 四川藏茶/127 普洱茶/129 四川黑茶/136 Part 04 红汤红叶之红茶/138 ◆红茶是全发酵茶/138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/138 红茶的特点/138 ◆详解著名的几类红茶/139 小种红茶/139 中国特有的工夫红茶/139 主宰世界市场的红碎茶/141 ◆红茶加工工艺/142 加工方法不同种类不同/142 萎凋: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/142 揉捻:破碎组织细胞让茶汁外溢/144 发酵:让茶胚变红/144 烘焙:提高香气的重要环节/144 ◆不同种类红茶加工要点/144 工夫红茶加工要点/144 红碎茶加工要点/145 小种红茶加工要点/146 ◆红茶冲泡和品饮技巧/148 红茶搭配哪些茶具/148 红茶泡饮三要素/149 红茶饮用二法:清饮法、调饮法/150 红茶品饮一般步骤/151 ◆名优红茶品鉴/152 祁门红茶/152 正山小种/156 金骏眉/158 滇红工夫/161 金毛猴湘红茶/163 Part 05 外红里绿之乌龙茶 (青茶)/164 ◆乌龙茶是部分发酵茶/164 乌龙茶为何三分红七分绿/164 乌龙茶的独特功效/165 ◆不同香味的乌龙茶/165 乌龙茶的命名规律/165 细腻花果香型/165 花果香型/166 老火香型/166 老火粗味型/166 季节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/167 ◆不同地域乌龙茶的品鉴/168 广东乌龙茶/168 台湾乌龙茶/168 闽北乌龙茶/169 闽南乌龙茶/169 “望闻摸沏”4步骤鉴别好乌龙/170 ◆乌龙茶加工工艺/171 采制工艺/171 加工工艺/171 ◆乌龙茶冲饮方法/172 福建工夫茶的“烹茶四宝”/172 台湾乌龙茶的“同心杯组”/173 乌龙茶冲泡三要领/173 乌龙茶冲泡步骤/174 乌龙茶品饮得法/175 乌龙茶饮用三忌/175 ◆名优乌龙茶品鉴/176 安溪铁观音/176 武夷岩茶/180 大红袍/182 东方美人茶/184 冻顶乌龙/186 Part 06 满身披毫之白茶/190 ◆白茶是中国茶类的特殊珍品/190 白茶来自福建/190 白茶鲜叶的“三白”特点/191 白茶:一年茶,三年药,七年宝/191 ◆白茶冲饮方法/192 白茶冲泡基本要点/192 白茶饮用宜忌/192 ◆白茶加工工艺/192 采制工艺/192 芽茶加工:天气和温度是关键/193 叶茶加工:特有的复式萎凋/193 ◆白茶分类和等级/195 芽茶和叶茶之分/195 品种不同原料各异/195 ◆名优白茶品鉴/196 白毫银针/196 白牡丹/197 贡眉/198 新工艺白茶/199 Part 07 鲜灵芬芳之花茶/200 ◆花茶的饮用与保健/200 花茶多以加窨的鲜花命名/200 花茶选购要点/201 花茶的保存/202 花茶冲饮方法/202 ◆名优花茶品鉴/204 苏州茉莉花茶/204 桂花茶/205 Chinese Tea 9 Part 01 注重泡茶细节让心与神会/208 ◆茶艺与养生/208 何为茶艺/208 茶艺养生的机理/209 ◆泡茶的准备——茶礼/213 仪表/213 仪态/214 仪礼/216 环境/217 ◆茶具的准备/220 置茶器/220 理茶器/220 分茶器/220 品茗器/220 涤洁器/221 其他/221 ◆泡茶时的细节/222 开闭茶样罐/222 取茶样/222 取器物/222 提壶/222 持杯/223 温具/223 温杯法/223 冲泡/224 奉茶/224 品茶/225 ◆茶艺的精神内涵/226 文质并重/226 不拘一格/226 崇静尚简/226 内省求真/227 ◆茶艺的语言/227 使用敬语/227 语气语调/227 精彩的解说/227 下篇.轻松茶艺浅酌慢饮/206 Part 02 茶类不同,冲泡要点有别/228 ◆绿茶茶艺/229 龙井茶/229 神鹊白茶/233 ◆黄茶茶艺/236 君山银针/236 ◆黑茶茶艺/238 普洱茶/238 ◆红茶茶艺/242 祁门红茶/242 ◆乌龙茶茶艺/244 武夷岩茶/244 ◆白茶茶艺/251 福鼎白茶/251 ◆花茶茶艺/253 茉莉花茶/253 杀青:抑制酶的活性,使之不再发酵/57 揉捻:破碎细胞,营养更易释放/58
|